长虫是什么动物,老虎为何叫大虫(长虫是老虎的意思)

长虫是什么动物,老虎为何叫大虫(长虫是老虎的意思)

长虫是蛇、大虫是虎、小虫是麻雀,为何都要以“虫”来代指动物?

我听过这样一种说法:“禽为羽虫,兽为毛虫,龟为甲虫,鱼为鳞虫,人为倮虫。”比起蛇和虎,我更好奇人,为什么是倮虫?

现在我们说的虫子,就是指昆虫,但在古代虫的意思就不同了。其实不光是老虎和蛇叫虫,在古代有一种说法,世间的所有动物都是虫,连人也不例外,蛇叫长虫、老虎叫大虫,人也是“虫”。

《大戴礼记》里有记载,世间有五虫,分别为羽虫、毛虫、甲虫、鳞虫和赢虫。羽虫,就是长羽毛的鸟类,以凤凰为长;毛虫就是长毛的动物,以麒麟为长;甲虫就是带壳的动物,以神龟为长;鳞虫就是体表有鳞的动物,以蛟龙为长;而体表光滑不长毛的动物,就属于赢虫,人类正是属于此类,又叫倮虫,就是裸体无毛的意思。以圣人为之长。每种虫皆有三百六十种,五虫即是天下所有动物的总称。这是古人对世界生态非常朴素的认知。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却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现在我们说虫一般就是指昆虫。常见昆虫名字:蜻蜓、蜚蠊、螳螂、蠼螋、螽斯、叶 虫脩、蝉、介壳虫、蚜虫、蝽象、齿蛉、蛇蛉、草蛉、叶甲、郭公、步甲、拟步甲、虎甲、龟甲、薪甲、皮蠹、长蠹、天牛、拟天牛、瓢虫、伪瓢虫、蝎蛉、食蚜蝇、水虻、苍蝇、大蚊、蚊子、食虫虻、灰蝶、粉蝶、蛱蝶、凤蝶、弄蝶、灯蛾、尺蛾、谷蛾、螟蛾、斑蛾、羽蛾、天蛾、马蜂、胡蜂、蜜蜂、树蜂、木蜂、熊蜂、叶蜂等等。

古时的老虎为什么叫大虫?

是因古人用“虫”泛指一切动物;并把虫分为五类:

禽为羽虫,兽为毛虫,龟为甲虫,鱼为鳞虫,人为倮虫。“大”有长(zhǎng)、为首的意思,如称兄弟中排行第一的为“大哥”;“大”又是敬词,如称“大人”“大夫”“大王”等。而老虎是兽中之王,属毛虫类;故“大虫”也是毛虫之首领,兽中之王的意思。

老虎缘何变“大虫”?

老虎体态雄伟,四肢强健,犬齿和爪极为锋利,眼部上方通常有一个白色区域,这就是古书上常说的所谓“ 吊睛白额虎 ”,前额的黑纹颇似汉字中的“王”字,凸显其威猛英武,因此它常被誉为“百兽之王”,乃至于形容一个人很威风就说他是虎将、 虎臣、 熊虎之士等等。

老虎被称为“大虫”,最早见于东晋志怪小说集《搜神记》,在家喻户晓的《水浒》一书中,武松在景阳冈打死的那只威风凛凛的大老虎也称之“大虫”,这是什么原因呢?

要知道在中国文化里,提到“虫”,由于其体形较小、面目可憎、生命短暂、生长活动场所肮脏、危害农作物、影响人体健康以及具违背人类道德规范和审美情趣的生活习性等原因,往往带有轻忽、蔑视甚至憎恶之意。如“ 夏虫不可语于冰”、“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雕虫小技”、“糊涂虫、应声虫 ”、“ 蛀虫 ”等等。

原来,古人在发现新的物种还不能及时地为其起名以公布于世时,往往习惯于把我们肉眼所见的一切动物都称之为“虫”, 无论天上飞的,还是地上走的、爬的,或者是水中游的,这与现代生物学中动物分类学意义上的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昆虫不是一码事。 《说文解字注笺》中讲:“ 虫者,动物之通名。 ”;王充的《论衡·遭虎》中也讲:“ 夫虎,毛虫。 ”

古书《大戴礼记》中将所有的动物共分为 “五虫 ”:有羽毛的禽类为“羽虫”;有皮毛的兽类为 “毛虫 ”;带甲壳的龟贝类为 “甲虫 ”;鱼蛇类有鳞片的为“ 鳞虫” ;人和青蛙、蚯蚓之类为 倮虫 。倮(luǒ )同“裸”,意思是人、青蛙和蚯蚓等都属于没有任何羽毛、鳞片和甲壳等遮盖物的动物。

我们熟知老虎叫 “大虫” ,蛇叫 “长虫” 。 “大虫”之“大”有长、为首的意思, 如称兄弟中排行第一的为“大哥”或“兄长”;“大”还表示敬意,如“大人”、“大夫”、“大王”等。老虎属“五虫”划分的毛虫类,是百兽之王。“大虫”也就是毛虫(兽类)之首领、兽中之王的意思。

将老虎称为“大虫”,最早普遍形成于唐朝。唐朝的开国皇帝是唐高祖李渊,李渊的祖父名叫李虎,李虎是北朝西魏八大柱国大将军之一,官至太尉。其孙子李渊公元618年称帝建立唐朝后, 追谥李虎为景皇帝,庙号太祖(唐太祖) 。

既然李家人当了皇帝,李虎本人也被追谥为太祖皇帝,依照礼制就要考虑避讳的问题,“虎”字就不是老百姓可以叫的了,因为就改叫“老虎”为“大虫”。在现存的唐朝官方文字记录中,几乎见不到“虎”字。

其实唐朝避讳的现象极其普遍,比如因唐太宗李世民的原因,当时的文学家 柳宗元 在其名篇《捕蛇者说》中有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这一句。他这篇文章的写作主旨是想通过记述蛇农冒着生命危险去捕捉毒蛇冲抵朝廷税贡,他希望通过写文把这种 “苛政猛于虎 ”的现象传到朝廷专门采集“ 民风民情” 的官员耳朵里,“以达天听”。但是他在文中为了避讳就用“人风”来代替“民风”。

唐朝对避讳也是很严格的。如“龙渊”宝剑从那时候起就开始叫“ 龙泉剑 ”(避李渊的讳);朝廷里原有个叫“民部”的部门,就改成“户部”(避李世民的讳);诗鬼李贺的父亲因为叫“李晋肃”,李贺连进士都不能去考(晋、进同音);甚至连“观世音”菩萨因法号里有个“世”字,也得避人间帝王的讳,被改为“观音”。

唐朝避讳“虎”字以后,曾经被大家叫惯了的老虎,就不得不改一改称呼了。一帮读书人思来想去,便从已有的古代经典里按照“五虫”分类的说法,根据老虎是兽类,属于毛虫,其在民间又被称为百兽之王,所以老虎就被称为“大虫”了。至此,既给老虎改了名号,又因为引经据典而不失文雅。

唐朝存续了几百年,老虎称为大虫也就几百年,被叫习惯了,自然就约定俗成了。以至于到了宋朝、元明时期,人们依然习惯这么叫。因为《水浒》讲的是宋朝的事情,作者施耐庵是元末明初的人。由此看来,明朝的民众依然把老虎习惯性地叫做“大虫”。

但在《水浒》沿袭习惯将老虎称为“大虫”的同时,却反复出现“五虎上将”之类的说法,而不需再避讳,就证实了在那时“大虫”这种称谓已经只是一种历史遗留的习惯罢了。还有大家熟知的唐伯虎点秋香之虎字的随意出现,也是一样的道理。

其实,避讳不仅表现在说话或行文中为了维护君王、尊亲的权威,避免对其直呼其名。把老虎称为“大虫”很可能还有一种基于 泛灵论思想 下的避讳行为。

中国原始宗教思想认为一切生物、非生物都是具有灵性的,所以才有祭祀柳树精、巨神石、花仙子等的行为,传说中董永和七仙女结为夫妇就是槐樱树(实际上就是槐树精)做大媒的。

尤其对动物,不仅供奉所谓“成精”的动物,还在民间产生了普遍的禁忌。比如虎是猛兽,会伤害人畜,人人害怕。如果直接说“虎”可能被这个“具有灵性”的老虎认为说的人在叫唤它,就有可能真的招来老虎,所以有必要避讳“虎”这个字,将老虎改名老虫、大虫、大猫等;把蛇呼为“长虫”也是同理。

如果仔细留意一下,还会发现在南方某些地方姓“虎”的人读作姓 “猫” ,斧头称作“ 猫头 ”(声母f是唐宋以后产生的,南方存在古音,普遍没有这个声母。f多读为h,斧头读作虎头,因此需避讳说成“猫头”)同样是因避讳而更换的称呼。

欢迎交流、分享        敬请关注“山色归读”!

“山色归读” 之动物大观园:

1、 六畜和十二生肖里为什么有鸡没有鸭?

2、 哪里跑出来的“三脚猫”?

3、 白鹿、白鹿原与九江白鹿洞书院

4、 老虎缘何变“大虫”?

5、 “凤求凰”与“龙凤配”

6、 人吃了疯狗肉或感染了狂犬病毒也会像狗一样叫吗?

7、 乌鸦和狐狸到底谁更聪明?

8、 千年的王八万年的龟

9、 传说中乌鸦为何不进曲阜孔林?

10、 “男不养猫,女不养狗”有个什么讲究?

古人用"大虫"和"长虫"分别指的是什么?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古人用大虫指老虎,用长虫指蛇

猜你喜欢